top of page

如何應用桌遊於融合教育?「取材篇」

Updated: Jul 22, 2021

近年,桌遊教育的發展風興雲蒸,有些家長、教師、機構對此躍躍欲試,有些屢試不爽,有些甚至應用在融合教育,就如本公司。正在瀏覽這篇文章的你,或許對於桌遊教育的優劣已經耳熟能詳,所以,本文將分享如何挑選適用於主流教育制度之下的融合教育的桌遊,若你感興趣,便不容錯失。


教學主題及桌遊內涵

首先,你要心中有個譜,弄清楚教學主題,圍繞題材篩選相應的桌遊(吳聖璇,2015;江雅芬、陳振明,2018)。道理很簡單,就是讓小朋友可以透過桌遊緊扣到教學主題。所謂術業有專攻,每款桌遊都有專長領域,例如記憶力、情緒管理、反應抑制等。挑選桌遊時,你可以先去了解它們的學習內涵,至於怎樣探聽,你可以瀏覽「BoardGameGeek」或者「YouTube」網站,站內羅列了各式各樣的桌遊,也不時會介紹新款桌遊。

然後,你可以根據預期成效選擇適合的桌遊。打個比方,想教授小朋友的「溝通技巧」,要找一個需要討論、分享的桌遊;又比如說,想訓練「集中力」,就要選一個考驗選擇性或持續性注意力的。要是桌遊和學習內容互不相干,小朋友未必能夠活用經驗,或淪為單純的遊玩,那麼桌遊便是可有可無了。


外觀及包裝

逛選桌遊時,你要相信自己的眼光,哪一款桌遊的外觀讓你的眼神停留多一秒,它便能夠吸引小朋友多一刻。美術設計是小朋友接觸桌遊的第一步,一盒設計繪聲繪色、顏色五彩斑斕的桌遊容易留下一個好印象,不但可以激發小朋友的學習動機,而且能夠提高遊玩過程的專注力(王芯婷,2012)。

除了桌遊的包裝,包裝上的內容也值得注意。幾乎所以桌遊的盒上都會標明遊玩人數、時間和適合年齡,適合年齡固然有參考價值,遊玩時間和人數也同樣。對於專注力稍弱的小朋友來說,遊玩時間過長可能坐立不定,能夠控制在10-15分鐘結束的桌遊較為適合(吳聖璇,2015),而且較短的遊玩時間代表可以增加遊玩次數,讓小朋友重覆練習、溫故知新。至於人數,太少的話,組內的互動會減少,趣味亦是;太多則會增加每位小朋友的輪候時間,所以3-6人較適合(江雅芬、陳振明,2018)。


機制及規則

打開盒子,翻開規則書,仔細閱讀,若遊戲涉及「玩家中途出局或被隔絕」的機制,那麼這款桌遊便不適合特殊教育(王芯婷,2012)。這也不難理解,將小朋友擱置一旁、不能參與其中,其內心定然不好受,導師也難以照顧所有人的需要和感受。此外,對於智能障礙小朋友來說,即時回饋機制(例如完成某個行動後馬上獲得分數)是一個加分點,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吳聖璇,2015)。

至於遊戲規則,盡量簡單而彈性(王芯婷,2012;江雅芬、陳振明,2018)。一方面,簡單的規則不但縮短了遊戲介紹時間,而且小朋友亦較容易掌握,也不會對遊戲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另一方面,彈性的規則允許導師根據小朋友的能力調整玩法。另外,視乎小朋友的認知發展,導師可以選用較具結構性或是規則性(即較少變化、較多重複)的桌遊(吳聖璇,2015)。



實習輔導員 Goddie Kwok 撰寫

創辦人 James Fong 修訂


其他文章:


參考資料

王芯婷(2012)。桌上遊戲運用於兒童培力團體之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40,94-106。

吳聖璇(2015)。桌上遊戲教學在國小智能障礙學生互惠式溝通行為之應用。桃竹區特殊教育,(26),7-14。

江雅芬、陳振明(2018)。玩遊戲學語文-談桌遊融入特殊教育語文教學。雲嘉特教期刊,(27),56-68。




346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