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能以文會友, 講講我作為非牟利機構共融慈善基金代表的一些想法。
成立基金這1年半, 最多朋友問我的, 就是成立目的。
當初, 我看到社會上很多有需要的群組, 當中特殊需要SEN孩子甚為不足。回到2015年10月, 當時我已營運社企共融教室 Link Education 5年時間, 當我與學校合作時, 發現我對支援SEN孩子的方法與形式, 與部分學校不盡相同: 學校著重孩子個人發展, 輔導服務主要用於孩子身上; 而我相信, 能成功支援家長及老師, 應更能事半功倍;家長與老師因融合教育政策下, 從教學方法以至輔導技巧均需學習, 壓力自然不輕, 只有每年的一次兩次講座, 未能打通經脈。
當時我在機縁下, 認識了香港社會創投基金SvHK的其中一位骨幹成員, 她了解了我的想法, 除了十分認同外, 她亦建議我繼續營運社企之餘,成立一間非牟利機構, 爭取外間捐助, 把想法付諸行動。
成立非牟利機構比成立社企難,我們團隊用了約1年3個月時間,取得免稅資格,再用上大半年時間申請銀行戶口, 方能接受外間機構捐款。
除了馬上舉辦家長分享會, 讓資深前線工作者與家長每月一次專業交流,我亦看到其他不同的可能性, 例如: 可否培訓一批具備人生經驗的銀髮族, 與SEN孩子互動交流, 啟發孩子的生涯發展, 從互動層面看, 銀髮族生活更豐盛精彩, 促進社會資源共享。此乃 “耆才計劃”。
由原先想到為SEN家長及老師出力, 到現在更多的可能性, 內容或不盡相同、目標亦各異,但始終不變的是,是我希望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更具social impact,更觸到問題深處,以更有創意的方法回應社會需要。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