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職活》004
人物:方健儀 (主播 X 皮革) 

方健儀小檔案

  •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新聞前首席記者兼主播

  • 現為自由工作者(司儀、皮革工作者、唱片騎師)

  • 2011年奪得讀者文摘的「最具公信性的新聞主播」

  • 2016年,榮獲毛記電視《第一屆十大勁曲金曲分獎典禮 2015》香港區最受歡迎女歌星

曾經,每晚十一點,我們總會在電視聽見一把略為低沉而獨特的聲音,不徐不疾地報導當天要聞。「大家好,我係方健儀!」這開場白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不過她人生中的小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
職:主播/主持
 
方健儀從小對自己的路已相當清晰──她由小六開始已立志成為記者。然而在「追夢」的過程中,總非一帆風順,第一個挑戰就是別人對「記者」一詞的誤解,她最深刻的是一名小賣部叔叔的反應:「我中六選科時,叔叔問我選了甚麼科,我說選了新聞及傳理系,他的反應很大:『做記者?豈不是等於做狗仔隊!』當時我心裡既無奈又憤怒,心想:「為甚麼要把記者和狗仔隊混為一談呢?即使我如何努力解釋,但總有些人的觀念不能一時三刻改變。」

​​除了坊間對記者工作性質的誤解外,記者的薪酬較其他行業低,社會地位亦不高,加上採訪時要捱更抵夜、日曬雨淋,一般家長都不大鼓勵兒女做記者。儘管方健儀的父母沒有反對,但是眼見女兒辛苦地工作,有時也會問她:「你有高學歷,為甚麼要去做記者,要去『捱』呢?」面對種種誤解,以及工作中的艱辛,方健儀沒有因此卻步,更重新檢視自己想當記者的理由──嚮往他們能走遍不同地方,那不受拘束而彈性的感覺。而父母亦尊重她的意願,憑着堅定的信念,方健儀最終成為一位家傳戶曉的新聞主播。

但當上記者後,方健儀職涯之路依然困難重重。與所有剛畢業的年青人一樣,剛成為記者的她,懷着滿腔熱誠,卻「有志不能伸」。她坦言,起初她既想採訪首富李嘉誠,又想馬上飛往白宮訪問美國總統。然而作為一個剛入行的「新人」,她只能看着其他同事貼身採訪國家領導人,自己卻只苦無機會。對此,當時她亦明白:上司不可能一開始就對你委以重任,必須讓時間過去,積累經驗,並靜候適當的時機。時間荏苒,某天當她知道公司將採訪聯合國,她便主動遊說上司讓她採訪,最終如願以償。

在大眾心目中,方健儀經驗豐富,想必她做任何相關工作都無難度。不過她笑言,即使在她做了十年記者,今時今日她仍需不時作出調整:「自己一開始準備在DBC電台主持時事節目都會想:『以前當電視主播時甚麼狀況都曾遇到,應該不會有問題的。』怎料到了開咪那天,開咪時間是下午五時,但自己實在太緊張了,所以一大清早就醒了!」

 
另一方面,電台主持有別於以往做電視主播時只須向着鏡頭讀稿和以中立的角度報導,主持節目時不但要以較輕鬆的方式,還要學懂與拍檔對答的技巧,也要學會怎樣回應聽眾的電話。方健儀自言,她用了整整一個月,才能掌握這種形式的主持風格。言及至此,她亦回想起較早前曾到雲南拍攝一個文化節目,在主持的開初,她形容自己「主播上身」,經常被導演叫停,之後慢慢再作改變。由電視記者,到新聞主播,到電台主持,再到節目主持,她對工作的認真態度,不單令她勇於求變,更能完美地演繹出不同風格,亮麗於人前。

最近,她更成為了「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很多人對此感到費解,ICAC的公關工作是一份人人稱羨的「高薪厚職」,工作時間又穩定,加上她具一定的知名度,卻選擇於約滿後離職。這一次,方健儀一如既往,不受他人言語影響,只因她認為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趁自己還年輕、有精力時,當然想嘗試不同的工作,所以改變了自己的工作模式。」為此,她決定由「內向」變得「外向」,以往工餘時間,她會選擇歸家休息,為第二日的工作準備;現在則要經常出席不同的社交場合,主動結識不同的人。而作為一位知名人士,有時也會不獲客戶選中,起初她會有點忿忿不平,不過經過朋友的安慰,她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反思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活:皮革/單車
 
打開方健儀Facebook專頁中的簡歷,會看到她所列的三項興趣,而皮革製作是最為人熟知的。訪問當日,她向我們展示了自製的卡片套和手袋,原來她的手袋背後有這樣的一段小故事:「當日造這個手袋時,事前沒有任何計劃,我隨意地畫了紙樣,裁的時候發現左右不對稱,於是要拆開重造;到上邊油時油滲了在皮革上,又要拆開重來;最後造手抽時,覺得不夠長,可惜已沒有皮了。整個過程中,拆了再造,造完再拆,這過程重覆了好幾次,真的非常氣餒,甚至想過放棄。但是自己又太期待成果,不想半途而廢,所以仍然堅持下去。最後成品不單自己滿意,更好評如潮。」看着她拿着手袋時流露的自豪感,筆者相信她一定為當日沒有放棄感到欣幸,她的勉勵亦印證了這一點:「當你遇到挫敗,要憧憬一下結果,這個結果既然十分美好,必定推動你努力工作。」
踩單車是方健儀另一興趣,訪談期間,方健儀說了一件鮮為人知的事:四歲那年,曾因為一次意外,令她摔斷了手臂,這道陰影使她之後三十多年都沒再坐上單車。   三十多年過去,方健儀認為「從哪裡摔倒,就從哪裡站起來」,而這次機會出現在她當年做駐北京記者時:「北京雖然很現代化,但很多人仍然喜歡以單車代步。有一次,一些同行請我們一起到西城區的後海吃飯,眼看所有人都踩單車過去,自己不期然想:沒道理我獨自乘巴士吧?於是只好硬着頭皮,請他們找了一輛最矮的單車,並於辦公室附近練習踩幾個圈。由於內地沒有劃分單車徑,要踩單車並不容易,過程中更曾撞到其他人,被對方破口大罵。後來更為了閃避其他人,『咚』的一聲撞上了花槽,腿亦因此瘀了一大片,更痛了半年之久。」經過這種慘痛的經歷,有人可能認為她不會再踩單車了。但有趣的是,這種運動再次成為她的喜好──現在每逢假日,她會和丈夫一起到單車徑踩單車,享受在單車上飛馳的感覺,調劑生活壓力,這對她來說是難忘的體驗。
寄語。勉言
對於過往一些報導相對較負面的Y世代,方健儀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當她以導師的身分回到大學校園時,她觀察到莘莘學子比她讀書時的學生更主動積極,她深感欣慰。作為一名記者和主播,她在這份工作中得到無可比擬的滿足感,因此她寄語想成為記者的年青人應注意以下兩個層面:知識層面和態度層面。

在知識層面,她認為修讀新聞系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從中可以學到不少相關理論,更寶貴的是可以聽到學者和前輩們的經驗之談;若想訓練對新聞的觸覺,可多花時間閱讀時事新聞,包括國際新聞,甚至八卦新聞,由於全球化的關係,每一則新聞都是環環緊扣的,故不同主題的新聞都應涉獵。

至於態度方面,她認為更為重要,她甚至強調:「我看一個人有沒有潛質做記者,是看他的待人接物」,原因是記者是一份必須和不同人溝通的工作,這牽涉到該名記者的態度和技巧。同時,記者是一份講求團隊合作的工作,如果為人囂張,當需要別人幫助時,旁人未必願意伸出援手,到頭來吃虧的只會是自己;若然為人謙恭有禮、又不怕吃虧,總會受到上司的賞識。

談到轉工,方健儀鼓勵年輕人:「如果你認為該份工作不合適,就是一個時機思考自己往後的工作路向。年輕人有三十多年的時間會在職場上打滾,所以不合適的話,應及早轉工。」方健儀的故事和良言,不單對有志投身記者的人適用,對所有人都有所裨益。在職場上,人人都會面對不同的挑戰,只有像方健儀一樣,抱持正面而認真的態度,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入行貼士-新聞主播 / 記者​

  • 新聞主播多由記者做起,入行要有專上程度,但不一定要修讀新聞系

  • 修讀新聞系有很大的幫助,本地各大專院校如中文大學、浸會大學、樹仁大學、珠海大學、HKU SPACE及中大專業進修學院等,均設新聞與傳播等課程

  • 要想訓練對新聞的觸覺,可多花時間閱讀時事新聞,甚至八卦新聞,不同主題都應涉獵

  • 各大傳媒「新記者」入職起薪點約一萬至萬多元,未畢業而到傳媒實習一般可享有津貼

採訪:方兆允/黎亦琪
攝影:溫俊然
文字處理:黎亦琪

版權所有:共融教室
2015年2月
bottom of page